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技转化生产力(1 / 2)

三车间办公室内。

六七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此时都被车间主任喊了进来。

该说不说,就面前这些人,在这个车间内可以说,都是可以横着走的存在,不知道带出来了多少徒子徒孙。

“长话短说,不耽搁大家时间,诸位老师傅都是焊工行业里的技术大拿,手艺我是相信的~!”

“关于轧钢厂要兴建家属区,相信应该都有所听说了,不瞒诸位,市里,区里,基本上已经把前期工作安排妥善,但在这之前,我们还要面临一道小小的关卡~!”

说着,李峰把技术部门设计好的钢桁架桥梁的图纸,展开后铺在了办公桌上,本就认真听的师傅们,听到是关于新建家属区的消息,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
李峰让开了位置,示意他们上前,先看看这幅图纸再说,设计归设计,能不能完成,还得看这些老师傅们,有没有相关的经验。

这座桥,不说用个一百年,至少得迈过千禧年后,使用寿命得达到三十多年,那还差不多,到后面,随着经济的发展,这样的铁桥,自然会被新的桥梁所取代。

“李副厂长,这是,钢桥梁?”

老师傅有的端着眼镜腿,有的托着腮帮子,观察了片刻后,最后统一看向了李峰。

“对,三十二米跨度的一座钢桥梁,厂里决定自行设计自行建造,毕竟是咱们自己的家属区,也不好给政府添负担~!”

“现在就差这临门一脚,毕竟咱们厂之前,也没有过这种大型钢结构焊接工作,我觉得还是得向各位老师傅取取经,看这件事儿,能不能厂里自己解决~!”

李峰笑着点了点头,示意老师傅们都找个凳子坐下,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了香烟,一人一支,发了过去,摆出了请教的姿态。

“修桥补路,这是自古以来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,李副厂长,不管是为了咱们厂家属房,还是为了别人出行方便,只要材料到位,我们几个豁出去也把这事儿给解决了~!”

“老丁,先别急,我老朱多一句嘴,他们设计的时候,恐怕没有注意,现阶段钢制桥梁,大多还是铆接,比如江城的长江大桥~!”

看到老伙计拍起了胸脯,要把活计给揽下来,另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师傅沉吟片刻后开了口,李峰记得这位朱师傅,曾经杨厂长在的时候,还上台领过奖。

“没事,毕竟是咱们厂第一次干,丁师傅有这样的勇气也是好事,桥梁施工,有勇气是好事,但安全咱们也不能忽略,朱师傅,我想听听您的意见?”

先是把性子比较急躁的丁师傅给安抚了一通,李峰随后把注意力看向了朱师傅,这方面细节,他还真没关注过。

“我去过江城,前几年江城的长江大桥,抱着学习的心态我去亲自上去看过,但主要的连接部位,基本都是铆接,后来我也问过,因为他们所用的钢材,是碳素A3钢~!”

“含碳量高,可焊性差?”

另一位老师傅听到话尾,第一反应,就是把A3钢的缺点给说了出来,在这里的,都是七级以上的师傅,焊接是个顶个的都是一把好手,在此时专业性都显现了出来。